您好,欢迎您访问中国品质汽车官方网站
您现在的位置是:主页 > 整车与配件 > 独家调查 >

独家调查

汽车芯片价格乱象引监管部门出手

2021-08-20 岳 倩 中国质量报 点击
汽车芯片价格乱象引监管部门出手
根治“缺芯”需加快行业长远战略布局
近日,市场监管总局发布消息称,对汽车芯片市场哄抬炒作、价格高企等突出问题,根据价格监测和举报线索,对涉嫌哄抬价格的汽车芯片经销企业立案调查,并表示将持续关注芯片等重要商品市场价格秩序,进一步加大监管执法力度,严厉查处囤积居奇、哄抬价格、串通涨价等违法行为。对于市场监管总局的这一举措,汽车行业人士普遍认为非常及时,有利于理顺汽车芯片价格体系,遏制汽车芯片供应中间环节的乱象,切实减轻汽车及零部件企业的负担。

据了解,受原材料、疫情影响运输等因素影响,去年下半年开始汽车芯片厂商曾经上调芯片价格,但涨幅并不大,芯片价格的大幅增长主要是因为一些经销商恶意涨价。有数据显示,与去年上半年相比,汽车芯片普遍上涨了10倍到20倍,原来20元的一款普通车载芯片,现在涨到了近400元,高端品牌芯片的价格涨幅更高。有业内人士介绍,汽车芯片的市场价格话语权和大部分利润在经销商这一中间环节。考虑到市场价格的联动性,一些经销商恶意涨价会引发整个芯片市场的价格上扬,在有利可图的情况下,一些经销商囤积居奇、有货不卖。这进一步加剧了企业的恐慌感,为了抵御未来风险,企业也选择进行大量囤货、扫货,提高芯片库存,芯片短缺的困境进一步加剧。

可以说,芯片短缺及价格大涨不仅增加了企业采购及生产成本,给企业带来了新的沉重负担,还严重影响了车企及零部件企业正常的生产秩序,不少汽车生产商因此停产。从今年年初开始,车企接连不断发布停产减产、全年目标下调通告,无论是德系、美系、日系还是自主品牌,无一幸免。中汽协数据显示,今年4-6月,国内汽车产量分别为223.4万辆、204万辆、194.3万辆。其中,5月和6月,国内汽车产量分别同比下降6.8%和16.5%。另据美国伯恩斯坦研究公司预计,2021年全球汽车芯片短缺将造成高达450万辆汽车产量的损失,相当于全球汽车年产量的5%左右。由此,不少业内人士认为,哄抬芯片价格是人为制造“卡脖子”问题,扰乱了汽车芯片市场秩序,是在给汽车行业添堵。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汽车芯片价格疯狂上涨,车企对于调整汽车价格却非常谨慎。目前,国内汽车市场竞争激烈,上调产品价格有降低产品竞争力的风险,车企也因此不得不承受更大的压力。在这样的情况下,市场监管部门出手整治哄抬芯片价格乱相,真正使企业松了一口气。业内人士表示,打击恶意涨价行为,将使汽车芯片价格回落到合理的价位,让被囤积的芯片回到市场,汽车企业因芯片受限的产能将可以得到释放,新车型的市场供应也会改善,交货周期有望缩短。

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是,作为下游企业,芯片经销商为什么敢对整车企业漫天要价。对此,有业内人士表示,汽车芯片虽然占整车产值不高,但却很关键,随着智能化配置的不断增加,目前汽车产品的成本中,电子元器件所占比重已经上升到40%左右。更为关键的是,我国芯片产业存在自研率低的问题。公开数据显示,截至目前,中国半导体自给率为15%,其中汽车芯片自给率不足5%,车用芯片进口率高达90%以上。

汽车芯片是关乎产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器件,是汽车强国建设的关键基础。从去年开始,汽车行业内就不乏解决芯片卡脖子问题的呼声。业内普遍认为,要彻底解决汽车芯片短缺问题,需要在国家的支持引导之下,加快芯片行业的长远战略布局,通过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实现汽车芯片的国产化替代,不再受制于人,进一步实现汽车全产业链的完善和提升。

目前,工信部已经关注到汽车芯片短缺的问题。针对汽车芯片供应紧张问题,工信部电子信息司和装备工业一司举办汽车半导体供需对接专题研讨会,并发布了《汽车半导体供需对接手册》,支持本土企业持续提升芯片供给能力,加强供应链建设。与此同时,国内各大车企集团也在快马加鞭地进行高端、完善、可控的产业链布局。希望经历了这次芯片风波后,汽车产业加快提升全产业链水平,早日摆脱芯片“卡脖子”的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