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访问中国品质汽车官方网站
您现在的位置是:主页 > 汽车资讯 > 行业新闻 >

行业新闻

汽车业如何推进协同降碳?发展新契机在哪?泰达论坛讨论了这些

2021-09-06 王金玉 中国汽车报 点击

以“融合•创新•绿色”为年度主题的2021中国汽车产业发展(泰达)国际论坛9月4日正式拉开帷幕。汽车行业怎样应对“双碳”目标,从绿色发展中取得更好的发展机遇成为开幕大会上各方关注的焦点。

在减碳压力中谋求新发展

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使解振华

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使解振华指出,我国面临全球最高强度的碳排放降幅任务。“从碳达峰到碳中和,欧盟大约需要70年左右时间,美国需要45年,而我国要力争用30年完成,用全球历史上最短的时间实现从碳达峰到碳中和。”解振华介绍,我国已经成立了碳达峰、碳中和工作领导小组,正在加快构建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将很快发布顶层设计的指导意见。2030年前,各部门、各地方、各行业、各企业都需要按照国家统一部署采取措施,加速转型和创新。

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辛国斌

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辛国斌表示,国家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将为汽车产业带来广泛而深刻的系统性变革,需要全产业链共同努力,统筹推进低碳工业、低碳产品、低碳交通,低碳能源协同发展。

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冯兴亚

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冯兴亚也表示,汽车从生产、使用到报废回收都涉及碳排放,汽车不仅属于工业领域,还属于交通运输领域,汽车的全生命周期主要包括汽车原材料端,生产端、使用端、回收端等,都有碳排放。汽车行业“2028年碳达峰,2050年实现近零排放”的目标又比我国的“双碳”目标有所提前,汽车行业面临很大的压力。

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总经理安铁成

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总经理安铁成表示,碳中和愿景引领汽车行业变革,内外部协同降碳已经成为发展主旋律。实现“双碳”目标是汽车行业的责任,也是实现汽车强国的重要前提。新时代下,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要求将对汽车产业低碳发展提出更高要求。汽车产业低碳发展既要结合发展实际,又要系统考虑。一方面汽车产业内部应通过加速产业链条联动、持续降低燃油汽车油耗、加快普及新能源汽车、推动汽车零部件的绿色回收与再制造、注重从消费端引导绿色低碳出行方式,实现汽车全生命周期联动减碳;另一方面汽车产业必须与能源等相关行业建立协同合作、融合互动的产业合作模式,实现车用能源多样化,并与大交通体系深度融合,提高交通运输效率,着力推进交通运输领域的碳控排。

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竺延风

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竺延风则表示,“双碳”目标为汽车产业带来严峻挑战,也创造了产业发展的新契机。在践行“双碳”目标的过程中,中国汽车产业也将加快推动全球产业链的升级。长安汽车执行副总裁李伟判断,在“双碳”目标和双循环格局引领下,中国汽车产业迎来了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

长安汽车执行副总裁李伟

全生命周期减碳要循序渐进

生态环境部大气环境司副司长吴险峰

生态环境部大气环境司副司长吴险峰表示,虽然我国在大气污染治理方面已经取得了积极的进展,但距离“双碳”目标的愿景依然有巨大差距,“十四五”期间,要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构建交通运输行业绿色低碳发展格局。他提出要在四个方面做好汽车污染防治工作:优化调整和提升车队清洁化水平;强化监管要求,严格实施国六标准;加强汽车行业生产全生命周期的减污降碳;在强化油、路、车统筹监管过程中继续加强与行业合作。

商务部市场运行和消费促进司二级调研员宋英杰

商务部市场运行和消费促进司二级调研员宋英杰表示,供需匹配、流通效率、能用尽用物尽其用是汽车流通参与汽车行业“双碳”目标实现的重要手段。商务部在促进新车消费供需匹配,推动共享型、集约型、社会化汽车流通体系;推动新能源汽车消费使用;完善相关政策法规,完善二手车市场;改革报废车管理体制,促进汽车循环利用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竺延风强调,实现“双碳”目标需要保持历史耐心,循序渐进、有序推进、分区域分阶段推进,支撑行业健康发展。避免简单“一刀切”,切实考虑行业企业可承受程度,推动企业当前经营与长远发展相结合。“双碳”目标是系统性长期工程,应重视供应链领域的节能减排,主机厂与零部件企业一起协力减碳,关注全生命周期、全价值链减碳。

江汽集团董事长项兴初

江汽集团董事长项兴初呼吁,汽车行业践行“双碳”目标需尽快明确汽车产业低碳技术路线图,明确汽车产业减碳时间表。建议将汽车产业纳入碳交易的研究过程中,考虑行业发展实际。辛国斌介绍,工信部将组织行业机构编制发布汽车产业低碳发展技术路线图。

冯兴亚认为,统筹协同如何发展,是汽车行业实现碳中和的重要途径,如何处理好存量和增量关系,提升新能源汽车比例,让汽车行业与能源行业融合,相关行业可持续发展,以及碳交易、碳足迹等一系列问题需要政产学研、上下游共同努力。“实现‘双碳’目标,需遵循市场规律,坚持实事求是原则,设定合理阶段性目标,探求可持续的绿色发展道路。”冯兴亚如是说。

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 提升汽车行业减碳效果

解振华认为,发展公共交通、智能交通、电动汽车、氢燃料汽车等零碳汽车是交通领域技术竞争的高地之一,也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核心举措。我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和动力电池生产国,技术方面已经形成领先优势,发展高质量新能源汽车是构建低碳交通运输体系的关键环节,也是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组成。

项兴初表示,我国汽车产业实现双碳目标要结合产业实际,实现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的并重。燃油车油耗降低仍然是未来一段时间行业减碳的主要抓手之一。鼓励新能源汽车发展,并力图汽车与能源体系高效结合落实降碳同样重要。零部件产业上下游的深度脱碳,也是助力汽车产业实现“双碳”目标的关键。

国家发改委产业发展司司长卢卫生

国家发改委产业发展司司长卢卫生则表示,在发展新能源汽车过程中要不断增强新能源汽车对传统燃油车的替代优势;强化自主创新,引领新能源汽车高质量发展;加强品牌培育,融入国际市场;扶优扶强,引导落后产能退出,避免盲目投资;提升安全性能,完善安全标准,防范安全风险。

科学技术部高新技术司副司长续超前

科学技术部高新技术司副司长续超前指出,目前我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面临芯片短缺,低温充电慢、续航里程降幅大、高温安全性差,燃料电池汽车用氢成本高三大痛点。要更好地促进新能源汽车问题解决,需要坚持问题导向,促进新能源汽车创新链和产业链融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