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资股比放开,何以"弱势"跨国车企闻风先动?
近期急切希望在合资公司中提升持股比例的跨国车企,并非此前业界预测的奔驰、大众等在中国市场发展得风生水起的强势品牌,反倒是那些经营状况日渐委顿的弱势品牌。或许在它们看来,通过提升持股比例,可以提升自身在合资公司中的话语权,掌握更多的主动权和自主权,并进而实现快速的新品引入和决策落地,从而借此走出低谷。
上周五(2月11日),宝马集团宣布,其在中国的合资企业华晨宝马汽车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晨宝马”)的新合资合同正式生效,宝马集团与其中方合作伙伴的合资合作有效期据此延长至2040年。根据新合资合同,从2022年2月11日起,宝马集团在华晨宝马所持股份变更为75%,合作伙伴华晨中国汽车控股有限公司间接持有剩余25%股份。
至此,经过了三年时间的过渡,国内首个由外资控股的传统合资车企诞生。
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商务部去年年底发布的《外商投资准入特别管理措施(负面清单)(2021年版)》,从今年1月1日起,“在汽车制造领域,取消乘用车制造外资股比限制,以及同一家外商可在国内建立两家及两家以下生产同类整车产品的合资企业的限制。”
在合资股比放开的大背景下,一些跨国车企已经“闻风先动”。在宝马官宣前不久(1月27日),Stellantis集团在一份声明中表示,“将其与广汽集团合资公司广汽菲克中的持股比例由50%提升至75%”,“广汽集团与Stellantis集团已同意交易的相关手续,但仍需经监管部门批准。”
随即,广汽集团发布声明称,“从Stellantis官方网站获悉其关于广汽菲克股权调整事宜的发布。此发布行为未经我方认可,广汽集团对此深表遗憾。关于对外合资合作事宜,广汽集团将严格遵守国家政策规定,秉承互信、共赢的原则推进。”
无独有偶,Stellantis在华另一家合资公司——神龙汽车,或也将对原有的合资模式进行调整。
日前,有媒体报道称,神龙汽车将实行“两室一厅”模式,其中“两室”指的是旗下两个品牌(东风标致、东风雪铁龙)将分别由一方进行主导;“一厅”指的是共用现有的生产基地、商品企划、技术、质量等公共领域。
据悉,目前股东双方还在谈判,神龙汽车的股比不会调整,但其内部合作模式可能将有所变化。
在神龙汽车的股东双方商讨全新合资模式的同时,起亚也在不断调整其在中国合资公司的股权结构。继东风集团在去年主动退出东风悦达起亚后,悦达和起亚在2月初宣布增资9亿元成立新合资公司。不过,双方的股权比例尚未确定。而据媒体报道称,“(新合资公司)最终将形成起亚控股的状态”。
此外,广汽集团也被曝出“对广汽三菱的持股比例降至6.34%,三菱商事株式会社持股比例从20%提升至92.4705%,三菱自动车工业株式会社持股比例从30%下降至1.1864%”。但这一消息后来被广汽集团证实“是媒体报道错误”。
中国经济网记者发现,近期急切希望在合资公司中提升持股比例的跨国车企,并非此前业界预测的奔驰、大众等在中国市场发展得风生水起的强势品牌,反倒是那些经营状况日渐委顿的弱势品牌。
以东风悦达起亚为例,自2017年以来,其销量持续下滑,到2021年仅为16万余辆。同时,东风悦达起亚陷入持续亏损,不到5年的时间里,共计亏损90.35亿元;其中,2020年计亏损47.5亿元,2021年前10个月的亏损额为26.12亿元。而广汽三菱、广汽菲克、神龙等合资车企的销量,同样连续数年式微,逐步沦为边缘品牌。
如今,合资股比政策的放开,似乎让弱势跨国企业重新燃起了扭转市场颓势的希望。或许在它们看来,通过提升持股比例,可以提升自身在合资公司中的话语权,掌握更多的主动权和自主权,并进而实现快速的新品引入和决策落地,从而借此走出低谷。那么,它们的这套“自救”行动又能否奏效呢?还是留给时间和市场来检验吧!
-
上一篇
五菱凯捷280T正式发布 动力提升是重点
近日,上汽通用五菱发布了五菱 凯捷 280T车型,新车主要针对动力系统进行了全面提升。该车依旧延续老款车型采用6座布局,截止到本文发稿,厂商尚未公布新车的配置及售价信息。 动力方面,五菱凯捷280T依旧搭载1.5T直列四缸发动机,通过优化进气道设计、提升高压油泵喷
-
下一篇
供需协力 安徽产汽车换道超车
原标题:2021年安徽省新能源汽车产量居全国第四位,随着新能源汽车产业从政策驱动转向市场拉动 (引题) 供需协力 皖产汽车换道超车(主题) 2021年,安徽新能源汽车产业站上年产20万辆的新台阶,全年25.2万辆的产量位居全国第四,同比增长1.4倍。 当下,新能源汽车产